[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点图解_吉林新东方
2017-07-26 09:53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
【复习提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层面的建构,是重要理论,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等内容。
【要点精解】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 |
地位 |
国体 |
内涵 |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
意义 |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
|
实质 |
无产阶级专政 |
|
原因 |
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
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地位 |
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原因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
|
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
||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地位 |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用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
|
基本方针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
意义 |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
|
主要职能 |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核心 |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
原因 |
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
|
原则 |
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地位 |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主要内容 |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
|
意义 |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
3.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涵义 |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提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 |
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
|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
|
意义 |
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总目标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原因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
原则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
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
主要任务 |
第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
|
第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
|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
|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涵义 |
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
总体要求 |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基本原则 |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主要任务 |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
【试题演练】
1.(2010.23多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012.7单选)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的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成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3.(2012.8单选)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4.(2012.23多选)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5.(2014.6单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按党派分配名额 B.按单位分配名额
C.实行差额选举 D.实行等额选举
6.(2015.24多选)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7.(2016.8单选)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试题答案】1.ABCD 2.A 3.B 4.ABD 5.C 6.ABD 7.A
考研政治:
刘老师,主讲考研政治课程。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曾在高校任教4年,善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讲课生动活泼、案例鲜活,善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擅长框架式结构教学,对每年考研政治的各种题型测试规律都有一定的心得与体会。教学理念:以渊博的知识感染人。
冯老师,主讲考研政治课程。毕业于燕山大学,法学硕士。曾在高校任教六年,期间发表论文8篇、参与科研教改项目6项、出版教材4部、著作1部、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省级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省级精彩讲义三等奖、现任省高校毛中特概论教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理事。2015年加盟哈尔滨新东方。授课层次清楚、目的性强,讲解细致、治学严谨,授课思路清晰,风趣幽默,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长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同学们的喜欢和好评。
吉林新东方考研政治课程:点击进行网上报名
吉林新东方官方微信:吉林新东方 (微信号:jlxdfcn)
最新考试资讯、大学四六级、考研课程,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相关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